何文波:推動鋼鐵和鐵礦石產業鏈可持續健康發
近日,在第十九屆中國鋼鐵原材料國際研討會上,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、常務副會長何文波做了“推動鋼鐵和鐵礦石產業鏈可持續健康發展”的演講。
何文波表示,回顧過去,國際鐵礦業的發展與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息息相關。但2019年6月份以來,全行業經濟效益呈現下降趨勢,應引起大家的關注。
2019年以來發生了VALE潰壩、澳洲颶風等一系列影響礦山生產的問題,導致鐵礦石供應比去年有所減少,而來自中國的鐵礦石需求表現強勁,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鐵礦石市場供需緊張。鐵礦石價格有一些波動固然正常,但一些現貨和期貨市場參與者,利用這些事件和中美經貿爭端對市場情緒和心理的影響,進行了市場投機操作,助推了鐵礦石價格的劇烈波動,嚴重侵蝕影響了上下游的利益。
何文波指出,鐵礦石價格的劇烈震蕩反映了鐵礦石市場的根本性問題,從長遠看,是供需能力和需求的匹配問題。中國生鐵產量從2000年的1.31億噸,增長到2018年的7億噸,2000年~2013年中國生鐵產量快速增長,除了受金融危機影響的2005年~2009年,這一階段生鐵產量以每兩年增長1億噸的速度發展,并于2009年在世界生鐵產量中占比達到57%,此后中國便一直占據世界生鐵產量的六成以上。但國內鐵礦投資一直沒有跟上,國際礦山投資的速度也起起伏伏,最終,今年幾千萬噸的波動就對市場造成了這么大的影響。
近期的原因就是定價機制的問題。鐵礦石長協、現貨交易均以指數作為定價依據,但是其編制方法存在受期貨市場影響大、樣本數量小、不能客觀準確全面反映真實供需情況等問題,造成了份額小(20%-30%)的現貨市場價格決定了份額大得多(70%-80%)的長協價格。指數采集的樣本提供者主要是貿易商和中小鋼鐵企業,大型鋼鐵企業基本上都是長協用戶,較少通過現貨采購,因此其交易價格不能在指數中得到有效反映。因此,還應該繼續研究,共同解決當前定價機制問題的缺陷,尋求一個更合理的定價方式。
何文波表示,中國鋼鐵工業邁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。展望未來,中國鋼鐵行業的發展趨勢存在以下幾個特點:綠色化,設備大型化、布局向沿海發展。由于“地條鋼”被全面取締,鋼材質量水平得到整體提升,產品結構不斷優化,高強度高性能鋼材生產和應用比例不斷提高。一批影響大的產能布局調整項目得以實施,臨??扛坌?、臨近市場型產業布局逐步優化。這些發展變化對鐵礦石、焦炭等原料供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如大型高爐需要穩定的精料,鐵礦石品位要高、有害元素含量要低,球團礦高比例等,這些都需要上游礦山企業進行調整和適應。
因此,何文波認為,面對問題和挑戰,鋼鐵和鐵礦石企業作為緊密相連的業務伙伴,應和衷共濟,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,著力構建面向長遠、互利共贏的鋼鐵和鐵礦石供需關系。
第一,加強技術和投資合作。國際礦山公司應與中國鋼鐵企業一起,共同努力穩定鐵礦石供應,保障鐵礦石品質,運用各種新技術降低生產和交易成本。
中國有豐富的鐵礦資源,有先進的選“貧、細、雜”礦技術,有先進的球團技術,希望利用好國內國外兩種資源,一方面加大國內礦山勘探開發力度,另一方面國外礦山在維持現有產能的基礎上保證質量和品位穩定,同時加強技術和投資合作,開發新礦山,適應中國和世界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需求。
第二,進一步維護市場秩序。國際礦山公司應與中國鋼鐵企業共同研究完善鐵礦石定價機制,共同維護鐵礦石市場秩序,使定價機制更加公平。具體來說,應繼續推動多元化指數定價,促進指數編制機構的競爭,積極與指數編制機構溝通,改進各個指數方法論的不足;進一步加大在國內外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的交易量,促進透明現貨價格形成,發揮價格發現功能;擴大現貨市場的有效樣本數量,使得現有指數定價機制能夠真實反映市場供需;發揮期貨市場重要作用,更好地為實體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服務。
何文波強調,中國鋼鐵企業愿與礦山企業建立長期、牢固、合作共贏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,合作開展資源開發,進一步加強溝通、交流、協商,促進鐵礦石市場向更加公平、透明、有序、健康、可持續的方向發展,共同打造一個健康發展、長期繁榮的鋼鐵產業鏈。